第349期:《浙江中医药大学校报》

明代浙江湖州的医学社团『一万社』


   期次:第349期   作者:姚宇凡   查看:84   


我国医学史上最早的医学团体是明穆宗隆庆二年(1568年)成立的“一体堂宅仁医会”。随后各地又出现了一些类似的团体。浙江湖州的“一万社”就是其中之一。该社经常进行医学理论探讨,又兴建天医院祭祀历代先医,同时作为地方事务的建设者,积极参与惠民药局的施药救疫活动。

“一万社”的创立及其活动

“一万社”创立于明朝万历四十五年(1617),由浙江湖州的卢明铨等人组织成立。

卢明铨,字绍庵,生卒年不详,晚明湖州乌程县人。其祖父卢庚泉,酷好方书,抄录若干;父卢养庵,出仕为官,亦嗜医方。卢明铨自幼习儒,因屡试不第,在家庭影响下遂改业医学。他自述说:“铨苦体羸善病,先君乃谓不孝。铨曰世间谋生之计,道路多端,孰若医药本微而利溥,草根树皮,分明是点化丹头,须当潜心肄习,未能济人,姑且济身可也。”

卢明铨广读医书,临证识病,医术日渐高明,但并不满足于自身经验,遂于1617年召集湖州乌程、归安二县善医者金德生、陆士龙、陆嘉观、费景元、杨懋志、王万春、张弘儒、陶唐、杨应龙、唐天与、陈上乘、沈圮等人,“议立讲书之会,阐明医理,名之曰:一万社”。“一万社”其实是简称,全称为“守一毕万社”,源于老子之言“得其一万事毕”,以及《灵枢》“守一勿失,万物毕者也”之语。

“一万社”成立后,于每月初一、十五午后集会,谈论半日,至傍晚而散。探讨内容除中医经典理论之外,亦有各医者平日所遇疑难杂症。若所遇疑难杂症的治疗未见有效,则各医者互相商榷,以探寻正确治法;若所遇疑难杂症按医书用药或他医用药未见有效,则医者各出己见,向众医讲明医理,以相互启发,“似此互相商确,自然学业日进”。根据记载,他们除了进行临床疑难杂症的探讨,还对中医相关理论进行探讨。如针对“前阴三道”“脓血赤白”“膀胱之胞”“包胞脬辩”“冲任胞胎”“分肉内外”“神气所藏”“男女乳房”“胎孕莫解”等医学问题,卢明铨、金德生、陆嘉观等人结合《灵枢》《素问》、金元诸家之说,进行了详细的阐述。

结社以来,社众每月朔望研讨医理,“行之已久,颇有新得”,卢明铨决定将讨论内容集结成册,于是撰成《一万社草》一书。他说:“互相发明,彼此受益,但霏霏论辩,空谈奚裨?曷若笔之于书,启迪社众后胤,各抒己见,自微而著,联异为同,集狐腋以成裘,共若干帙,题之曰:一万社草。”卢明铨作为一万社创始者,以身作则,引领社众,每日挑灯誊稿,自万历末年至天启初年著成“治验”“箴世”“疑问”“俚言”“食物”5部分,共8卷。其中“治验”3卷,“箴世”2卷,“疑问”“俚言”“食物”各1卷。书成之后即刻板流通。崇祯元年(1628),卢明铨又续增4卷,包括“丹方”“音释”“释名”“局院”等内容。


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富士川文库所藏《一万社草》抄本

创建天医院兼济医药

在江南地区,有一种名为“天医院”的道观,主要供奉晋代陶弘景、吴猛和许逊,反映了民众祈求健康的愿望。湖州也有供奉此三人的道观。但卢明铨认为,这三人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医学名家。他指出,“医学始于神农、黄帝,各为一代之君”,先医崇祀须考溯历代源流,厘正医统次序。因此,在卢明铨倡议下,“一万社”同人集资新建天医院。

根据卢明铨的计划,新建的“天医院”改变供奉人物。其殿宇分为前后二进,前殿妆塑神农、黄帝圣像,后殿分为三层,设立木主以配祀,“以世代为先后,以医术之高下,方书之多寡,微分殿最,亦仿文庙四配十贤之意”,上层供奉岐伯、鬼臾区、伯高、少俞、少师等“开辟医师”,中下层则“汉唐宋元,及我皇明各师”,以此显示医学之源流不断,及医统的有序性。这个“天医院”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医史纪念馆,具有学术性。同时,“一万社”拟利用天医院两旁廊庑作为常用药局,既可免去每年搭建药局的繁费,又可利益于百姓。

万历四十六年(1618)三月,“一万社”正式启动“天医院”建设。建造天医院的资金以“一万社”众人“各捐己赀”“兼行募助”为主。1620年他们向湖州城慈感寺僧支付白银十两,购得一块地作为天医院基址,又购买水田山地作为院产,出租佃户,以租金来维持医院的日常运作。1621年,“一万社”呈请府县,恳乞支持天医院的建设。湖州府应卢明铨、金德生之呈请,下达“湖州府为起建医祠附设药局以安神灵以济生民事”公文,支持一万社建祠施药。归安县也发出“湖州府归安县为起建医祠附设药局等事”告示,“劝募士民人等,随缘乐助,亟宜办料鸠工,共成济民胜事”。乌程县亦发布告示,“劝令随便义助,以成美举”。

天启三年(1623)十一月,“一万社”众人继续捐赀,陆续购买木材等物料,于同年十二月初八日上梁,竖造医院前殿三间。但囿于社众财力有限,未能继续建设,“墙壁仅完,门窗尚缺,其圣像、神座、殿脊、墁板、山门、后殿、廊房一无所有”。到了天启七年(1627)二月,医生谢尧言、卢明铨、杨应龙等人为了继续募集资金,呈文归安县,得归安县正堂再给予疏簿,凭此“前诣城镇募劝善义士夫居民人等,不拘多寡,随缘乐助,共成胜事”。

主持惠民药局施药救疫

天启四年(1624),湖州府水灾频发,天启五年(1625),又因“夏秋大旱”,“瘟疫流行,道殣相望”,多数百姓势不可免地沦为难民。面对日益流行的瘟疫,湖州知府体恤民情,捐俸临时开设惠民药局施药,以救民病。惠民药局的日常事务,就交由“一万社”主持。

天启五年(1625)二月十六日,湖州府发布《太爷开局告示》,称:“设立惠民药局于府前,选择明医于本月二十日为始,常用施药,外合给乐,仰军民人等知悉。如有家贫患病无力倩医者,许令亲属开病源,赴局对医取药,病痊回报尔。各医生务宜慎重,乃事以副。本府矜恤穷民至意,仍将取过药饵姓名、病症、方剂登注于册,汇缴查考,施行须至示者。”。“一万社”社员章恒德、谢尧言、卢明铨、金德生、杨应龙、杨懋志、陆士龙等人积极响应湖州府的号召,参与惠民药局的施药。他们制定了《众医呈词条款》,详列惠民药局日常事宜呈文湖州府,对开局、供药、锉药、贮药、管药、发药、取药、小票、制药、轮班等具体事项的规条。如关于取药,卢明铨等人指出,惠民药局的设立是应对此次时行瘟疫,发药对象仅为感染瘟疫之人,而其他轻小症候、久病虚弱、妇女胎产等类,皆不在施药范围内。为保证有序施药,他们希望湖州府提前贴出告示,希望百姓取药之时遵守秩序,以免琐事延误施药。于是湖州府在天启五年二月十六日发布《太爷开局告示》:“湖州府示,照得本府原以去岁水湿异常,以致沴气郁蒸,瘟疫流行,本府特加悯恤,为尔开局施药,大都为治疗瘟疫而设也。诚恐小民不体此意,不论妇女小儿及一切久病疮痍等项,一一向局讨药,及医生一时应答不前,辄便哄嚷拥集,出言骂詈,是以美意而来欺辱也,定行重究,决不轻恕,须示。”

该惠民药局于1625年二月二十日施药为始,至四月三十日为止,共施药物9532剂,所救难民共3862名,待疫情结束方撤局,发挥了积极的作用。

湖州“一万社”,参与者众多,有固定研学场所与日期,社友之间共同探讨临床所遇疑难杂症,分析医理,并将其编帙成书,互相发明,形成了医学知识生产及传承的共同体。建立天医院,既作为组织活动的空间,又起到祭祀先医与日常施药的作用。在面对疫病流行时,“一万社”作为主体,开局施药,积极参与到地方事务的建设中。他们在浙江医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(作者系我校基础医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)


湖州天医院旧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