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5期:《浙江中医药大学校报》

《道藏》中的中医药


   期次:第355期   作者:潘云海   查看:50   

  《道藏》是汇集收藏所有道教经典及有关书籍的一部大型丛书,内容庞杂,篇幅浩大,不仅涵盖了哲学、化学、养生、文学、音乐等内容,而且还包涵了大量的中医药知识。

《道藏》源于南北朝,始于隋唐,盛于宋明,传至今朝。南朝道士陆修静所编《三洞经书目录》是编纂《道藏》的初步尝试,也开三洞分类的先河;之后,孟法师著《玉纬七部经书目》,是距今所知最早的七部分类法集书。“藏”最早用于唐玄宗时期,后世称为《开元道藏》,共收道书三千七百四十四卷。而后历代对《道藏》进行增补修订,如宋真宗时命张君房修《大宋天宫宝藏》,宋徽宗时又校成《万寿道藏》;金代新刊《大金玄都宝藏》;而元朝又刊《玄都宝藏》。后因战乱与焚经,《道藏》难逃厄运,大部分遭毁。至明代,官方先后对《道藏》进行两次大规模校纂,分别为正统《道藏》及万历《续道藏》,明正统《道藏》共收道书1426种,合5305卷,按三洞、四辅、十二类分门。万历《续道藏》补收道书50种,合180卷,后合称为《道藏》。1900年,八国联军侵入北京,《道藏》经版悉遭焚毁。各地宫观所藏的《道藏》印本也因战乱灾祸而存者甚少,仅北京白云观留有明代印制的《道藏》,这是迄今能够见到的唯一保存较完好的明代《道藏》,现移藏于国家图书馆。

《道藏》的编纂体例

《道藏》的编撰源于南朝刘宋道士陆修静的《三洞经书目录》,开创了《道藏》三洞分类法———洞真、洞玄、洞神,为此后道书的编纂分类奠定了基础;后孟法师《玉纬七部经书目》,又出现七部分类法,即在三洞的基础之上又加上四辅部———太玄部、太平部、太清部及正一部。其中“太玄部”是对洞真部的解说和补充,取“玄之又玄”之义;“太平部”是对洞玄部的解说和补充,因《太平经》而得名;“太清部”是对洞神部的解说和补充,因此经降自太清境而得名;“正一部”是对三洞的全面解说,通贯总成。三洞四辅合称“七部”。

《道藏》中的三洞又各分为十二类,分别为“本文”“神符”“玉诀”“灵图”“谱箓”“戒律”“威仪”“方法”“众术”“记传”“赞颂”“章表”。“本文”即道经原文;“神符”即所谓龙章凤篆之文,灵迹符书之字;“玉诀”是对道经的注解,用以决定了知更无疑染;“灵图”是神灵图像之类;“谱录”是神仙谱系的记录;“戒律”为道教规戒和功过格之类;“威仪”是道教的蘸仪制度之类;“方法”即修行招魂制鬼之法;“众术”即炼丹和变化之术;“记传”为道史和神仙传记;“赞颂”即赞词颂褐之类;“章表”是道教斋蘸、祭祀时所用经书,以申明心事上奏大道。自唐以后历代编修《道藏》均沿袭三洞四辅十二类的编排体例。

对《道藏》的研究概况

1923年10月上海涵芬楼将白云观藏明《道藏》进行影印,共5485卷,《道藏》内容得以再次公诸于世,成为海内外学界研究道教的主要原始资料。国外研究者在地域上分布广泛,除亚洲一些国家,如日本和俄罗斯之外,欧美国家的诸多学者也位列其中,并著有《道藏通考》一书。国内学者对《道藏》的研究也不甘落后,涌现出一批大师及相关著作。如陈国符先生,是我国最早利用现代科学方式研究道教的开拓者,是国际公认道教研究的领先学者,他的《道藏源流考》被认为是道教文献研究的经典著作;任继愈先生的《道藏提要》则仿《四库全书》体例对《道藏》每一种书的内容都作简明扼要的介绍,使之成为一部较为完整的《道藏》研究工具书,是学者们阅读《道藏》的门径;还有朱越利先生所著的《道藏分类解题》,它从现代学科分类的角度对《道藏》的内容进行重新分类,具体分为哲学、法律、军事、文化、体育、语言文字、文学、艺术、历史、地理、化学、天文学、医药卫生、工业技术和综合性图书十五部,每大部下又设若干小类。

而从医药角度,张其成教授及其学生团队进行了较多研究,指出《洞真部》涉及医药类文献典籍主要分布在方法类、记传类、众术类和玉诀类中,本文类、灵图类和谱箓类的个别篇章有医药记载;《洞玄部》中未见完整的医药学专著,多散在于道经中;在12类中有9类都有医药文献分布,其中方法类与众术类所占篇幅最多,但神符类中方剂分布最多,记述也最为详尽,流传也最为广泛;《洞神部》有36种包含医药文献的典籍,主要分布在灵图类、方法类和众术类中。在四辅中,《太平部》有医药文献26篇,《正一部》有医药文献43篇。

《道藏》中的医学著作举隅

有道是“医道同源”,有研究对《道藏》医药文献的篇幅作了初步统计,认为医药著作占《道藏》收藏的70%以上,分别收录脏腑、养生、气功、内丹、医经、阴阳、本草、方剂、养性等各类文献近千种,且多为孤、珍、秘本。现择要简述几部医药著作如下:


  《道藏》本《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》书影

《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》:该书由唐代王冰注释、宋代林亿校正,是现存最完善的《素问》注本。其注排抉隐奥,对运气学说尤有发挥,故为后人所重视。

《黄庭内景五藏六府补泻图》:本书是讲述脏腑学说的道教经书,以脏腑之生理、病理为经,保健养生治疗为纬,重建了六气配脏腑系统,对脏腑学说的研究有重要贡献,且本书仅存于《道藏》。


《道藏》本《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》书影

《葛洪翁肘后备急方》:这是东晋道医葛洪的著作,书中保存了不少我国早期医学经典,汇集了行之有效的临床医方和救急经验,不但记载了民间治病的常用方剂,还对灸法治病的作用、效果、操作、宜忌做了全面的论述,尤其在灸法治疗急症方面有很大建树。

《图经衍义本草》:此书引《政和证类本草》,除重复者共收录药物一千四十二种,分玉石、草、木、人、兽、禽、虫鱼、果、米谷、菜十部,并附有产地、图形,释以性能,广引《图经》《唐本》《外台秘要》等百余种方书及陶隐居、孙真人等数十人注语,于药物之性能、疗效、产地、采时、制造、畏忌等皆有所证释。

《太平经》:是《道藏》收录的最古老的一部道教经典,也是一部重要的医学著作,包括医学理论和医疗方法两大部分。其中医学理论部分可分为阴阳学说、脏腑学说、精气神学,医疗方法部分则分为药物治疗、针灸治疗和气功养生。在这部道教著作中,中医药学得到了总结和发展。

总结

《道藏》中许多著作既是道教经典著作,同时也是中医药学的经典著作。道教和中医药在形成的理论基础上、两者的宗旨及其实施的特殊手段上,都有惊人的一致。因此,对《道藏》文献进行分类和研究,从中析出其医药内容,一直是中医药学者和文献工作者的研究方向。

(作者系我校基础医学院2022级研究生)